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必要性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必要性欢迎拨打热线电话:021-68877368/13916852981
税收筹划,又称节税、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实际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对纳税负担的低位选择。税收筹划是税法允许甚至鼓励的,其程序是合法的,其性质是企业的一种理财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收筹划与偷税、逃税、避税的本质区别在于税收筹划是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所采取的策略,这主要体现在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对投资、筹资、经营等事项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先安排和筹划,使企业获得税收收益,这也是增强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比如,A公司为了发展的需要进行扩张,经公司领导层研究,决定并购一家企业以实现扩大规模占有市场的目的,A公司的兼并对象有B、C两家公司可以选择,这两家公司在净资产、员工、发展 前景、市场环境及其他方面都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B公司近两年亏损200万元,C公司盈亏持平,A公司购买B、C公司均需支付300万元。A公司预计并购以后第一年总计应纳税所得额500万元,按33%所得税率计算,若并购C公司需交所得税500×33%=165万元,若并购B公司,按税法规定B公司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的亏损可由A公司税前利润弥补,则需交(500-200)×33%=99万元。显然,从降低税负和增加收益的角度考虑,A公司要选择B公司做为并购对象以减轻税负,这不是A公司在逃避纳税义务,而是依据税法规定,通过事先的策划,在纳税义务发生以前,选择了更为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投资方案。
一、税收筹划的基本特点
1. 合法性:合法性是指税收筹划不仅符合税法的规定,还应符合政府的政策导向。税收筹划的合法性,是税收筹划区别于其它税务行为的一个典型的特点。这具体表现在企业采用的各种税收筹划方法以及税收筹划实施的效果和采用的手段都应当符合税法的规定,应当符合税收政策调控的目标。有一些方法可能跟税收政策调控的目标不一致,但企业可以从自身的行为出发,在不违反税法的情况下,采用一些避税行为。
2.超前性:超前性是指经营或投资者在从事经营活动或投资活动之前,就把税收作为影响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设计和安排。也就是说,企业对各项经营和投资等活动的安排事先有一个符合税法的准确计划,而不是等到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已经完成,税务稽查部门进行稽查后让企业补交税款时,再想办法进行筹划。因此,一定要让企业把税收因素提前放在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活动中去考虑,实际上,也是把税收观念自觉地落实到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活动中。
3.目的性:税收筹划的目的,就是要减轻税收负担,同时也要使企业的各项税收风险降为零,追求税收利益。
4.专业性:税收筹划的开展,并不是某一家企业、某一人员凭借自己的主观愿望就可以实施的一项计划,而是一门集会计、税法、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专业性很强。一般来讲,在国外,税收筹划都是由会计师、律师或税务师来完成的;在我国,随着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它们也将承担大量税收筹划的业务。
二、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意义
税收筹划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效益呢?从税收筹划的概念中可以看出:短期内,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目的是通过对经营活动的安排,减少交税,节约成本支出,以提高企业 的经济效益;从长期来看,企业自觉地把税法的各种要求贯彻到其各项经营活动之中,使得企业的纳税观念、守法意识都得到强化。因此,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企业进行纳税筹划都是很有意义的。